天色灰矇矇空氣污染卻不超標 天文台拆解兩氣團夾攻微粒罩港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11/08 19:19

最後更新: 2018/11/08 21:07

分享:

分享:

(梁偉榮攝)

本港今日(8日)中午開始,天色一片灰濛濛,但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維持在中至高水平,直至下午4時後,部分地區才錄得高水平,包括屯門、中西區及荃灣等,3個路邊監測站之後才錄得8的甚高水平。

其實中午過後,本港多個路邊監測站的懸浮粒子指數,包括PM10(可吸入懸浮粒子)和PM2.5(可入心肺的微細懸浮粒子)均高於本港指標水平,3個路邊監測站在下午2時開始,PM10指數在下午開始超標(超過100),而PM2.5亦達70或以上,其他監測站如中西區、元朗及深水埗等,情況亦相若。

根據本港指標,PM10和PM2.5的每小時濃度為100及75,比起世衛指標的50及25較寬鬆,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子惠直言,現時本港空氣質素的指標過於寬鬆,情況並不理想,對公眾健康保障不足,認為應收緊至世衞標準。

至於為何兩種懸浮粒子的濃度在下午已超標,但健康指數在下午仍僅維持在中度水平,黃子惠解釋,因指數的原意是整體看4大污染物,每種污染物各佔比例,而兩種懸浮粒子所佔的比例較低,因此未有拉高整體指數。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陳營華表示,本港昨晚原吹東風,但有一股較弱的東北季候風正由今早起吹來本港,由於風力較弱,未有把原先的東風「逼走」,令兩股氣團混在一起,令懸浮粒子積聚,因此令本港能見度較低,他指,預計稍後東風增強,能見度將有改善。

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馮建瑋表示,懸浮粒子PM10和PM2.5的主要排放源來自本地運輸,包括陸路及水路。他認為,本地汽車排放量是本港空氣污染的主因,而將來受風力弱,令污染物積聚,再出現如今天的情況的機會將愈來愈多,促政府必須由源頭減少本地車輛的數量。

環保署回應,本港今天整體風勢較弱,不利空氣污染物擴散,而同時亦受到區域背景污染物(尤其是PM10和PM2.5)較高的氣流影響,導致大部份一般和路邊監測站下午錄得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達7至8 ,即健康風險級別為「高」和「甚高」水平。根據香港天文台預測,未來兩三日風勢較大,預料空氣質素會在風力增強後得到改善。

署方又指,現時,香港的懸浮粒子空氣質素指標是訂立在世衞空氣質素指引的中期目標。按照《空氣污染管制條例》的規定,政府每5年會檢討空氣質素指標一次,長遠的目標是達致世衞指引的最終目標。世衞指引明確指出,個別國家在訂立其空氣質素標準時,須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並因應空氣質素對人體健康的風險、切實可行的技術、經濟考慮,以及在社會因素之間求取平衡。